山东航空产业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会员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航空应急救援再升级,织牢山东空中保护网

2020-07-11

纵观人类文明,火无疑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但它又像无法驯服的野兽,随时对人们呲出獠牙。火灾的困扰与我们时刻相随,其中又数森林火灾最令人胆寒。森林火情蔓延迅速、预防和扑救难度大,多年来吞噬了无数生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相对稀少但弥足珍贵的山东省林区地形复杂,如突发森林火情,地面消防力量往往鞭长莫及。但现代空中消防力量的出现扭转了这种局面,而这股空中力量的“源泉”就是山东省航空护林站。

相信很多人对于航空护林站的名字还比较陌生,因为它从成立至今也只有8年之久,而其诞生的契机却是因为险些蔓延至泰山脚下的森林大火。2011年4月18日,济南市长清区发生森林大火,持续3天3夜,直接威胁到泰山安全,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火场指挥灭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紧急调派M-26、K-32两架直升机参与灭火,为扑灭森林火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总结“4·18”火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建山东省航空护林站被提上了日程。2012年春季,航空护林站正式成立,为全省森林防火构筑起一道新的防线。

11个人的航空护林团队并不大,但却承担了无比重大的救援责任。截至2020 年上半年,先后有M-171、K-32、AS-B3、M-26、M-8、A119等各类直升机执行航空护林任务,共计飞行1746架次3521小时,参与森林火灾等各类航空应急救援任务60起,其中吊灭飞行418架次944小时,洒水5465桶约24519吨。这些看似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火场上空的吊桶作业堆积起来的。由于直升机吊桶消防作业时须低空飞行,穿梭于火场浓烟中,能见度极低,山区地形又复杂,每一次飞行都伴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他们可谓是现实版的“孤胆英雄”。不仅是救火,降服洪水的战斗中也有他们的身影。在去年抗击“利奇马”台风的救援行动中,航空护林站的米-26直升机吊运砂石直接封堵寿光弥河决口,创造了国内直升机吊运砂石直接封堵决口的防汛应急救援先例。

航空护林站多年精心布局,已在山东省上空拉起了一张航空应急高效救援网。目前已建立航护基地5处、野外机降点60处,摸清水源地资源248处,直升机灭火使用军民航和通用机场13处。今年省应急厅部署5架H-135直升机,预计到明年部署总量将达13架,确保每个起降点辐射面积为方圆80公里。护林站以莱芜雪野基地为中心,做到山东森林火情高危地区全覆盖。针对全省重点防控地区,护林站均制定了灵活的应急预案,确保高效应对各类灾害。4月下旬青岛小珠山突发森林火情,航空护林站即刻响应,紧急调配消防直升机前往救援,并派人驻守火场参与救援行动,为扑灭大火贡献了重要力量。

随着航空消防力量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去年山东省航空护林站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2019年3月,护林站的所属部门由山东省林业厅转至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在以往承担全省森林航空消防和巡检等工作的基础上,救援范围进一步提升。目前涵盖水、火、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之后还将涉及交通救援和医疗救援等。下一步,省航空护林站将更名为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整合和调配全省的航空应急救援资源,从单一救援到全面整合,护林站多年积累的防控经验将创造更大的价值。

航空护林能力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国家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山东航空护林站从无到有,从单一机型到多机型,推动全省森林防火建立起地空配合的新机制。而从救援向指挥的跨越式发展,将彻底激活全省空中应急资源,展现1+1>2的资源整合效能,进一步织牢山东空中应急救援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