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产业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航发展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2018-10-25

通航产业发展是一盘大棋。真正实现让通航“热起来、飞起来”的目标,必须突出定向、精准、有度,把握症结、用力得当。民航局日前印发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是从低空开放这个关键切入点入手,为通航发展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低空空域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通用航空市场需求迅速增加,通航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2017年,我国在册通用航空器、通航机场、通航企业、通航飞行小时同比分别增长13.3%、6.2%、14.1%和8.3%。

但与通航“热起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飞不起来”和“飞得不多”。这种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低空空域尚未较好地服务并满足通航发展需要,低空航空飞行管制和服务能力低下,“看不见、连不上、管不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相比之下,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低空服务保障,其低空空域监视技术全球领先,全美各地都建有功能齐全的飞行服务站,可以为通用航空器提供一系列的气象、空域使用情况、通信等信息。可以说,没有成熟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就没有通航产业的蓬勃发展。唯有打好通航发展的“组合拳”,在流程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要素上做“加法”,方能让通航市场发展做“乘法”,让通航真正“飞起来、飞顺畅”。

“减法”就是要按照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材料等方面做文章,通过简化服务站审批程序、优化飞行计划管理、缩短受理审批时间等,减轻通航企业负担,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实际上,近年来,民航局已取消通航经营许可先证后照、通用航空器引进备案审批、出境通航作业审批等。自2017年以来,民航局多管齐下,先后出台60多项“放管服”改革政策以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涵盖运营、空管、适航、机场等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看得见的成效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极大地激发了通航发展活力。

“加法”就是要从顶层设计角度,构建通航发展必需的政策法规体系、分类监管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为通航发展打牢基础。任何一个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都需要基本要素来保障,这些要素包括信息、服务、技术、人才等。没有高水平的产业要素保障,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行业发展。当前,通航飞行服务基础数据系统不够完善,基础服务产品尚未成形,信息交换和发布渠道依然空白,整体服务能力较弱,“自己运行,自己保障,自给自足”的工作方式难以为继。鉴于此,通过建立低空情报服务体系、气象服务体系、低空监视体系等,加强对低空飞行服务和产品的供给,对促进通航发展至关重要。同样,“加法”还体现在通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航人才培养上。唯有通过行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等多方发力,方能真正培育通航消费市场,提高通航企业的“造血”能力,打通通航发展“快车道”。

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通航发展政策的“一加一减”看似牵制,实则相互发力,共同助力“促进通航腾飞”的目标实现。“减”的是通航发展上的各种机制障碍,“加”的是服务保障等让通航效益最大化的举措,其结果同样是让通航“飞起来、飞顺畅”。我们将通航发展的“加减法”做实做细做到位并不断创新,通航的春天还会远吗?